《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发布 时速600公里磁悬浮试制成功
文章录入:北京华道众合咨询公司 文章来源:轨道世界 添加时间:2017-12-27
为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系列化、标准化迈出新步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样车试制成功,智能高铁列车投入示范运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跨座式单轨列车装备实现推广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升级换代,中国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体系基本建立,检验检测能力有效满足产品研制和应用需要。
二、主要任务
重点围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好、掌握一定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多样化、系列化的轨道交通装备体系。
(一)发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
研制新一代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搭建悬浮导向、车载供电等关键技术研发试验调试平台。
研制智能高速动车组,推动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研制时速250公里等速度级别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打造系列化中国标准动车组。
研制中国标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开展新技术装备搭载试验,提升高速铁路动态综合检测能力。
研制驮背运输专用车,提升车体、液压、电控、旋转等系统技术水平,满足公铁运输快速衔接需要。
研制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车,突破棚车和集装箱平车等关键技术,完成货车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
研制混合动力机车,突破柴油与电池、液化天然气、网侧受流混合使用技术,实现示范应用。
研制新型钢轨探伤车、钢轨打磨车、隧道与桥梁检测车、接触网智能检修作业车等铁路养修装备,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研发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突破设计、制造、润滑、检测与试验、状态监测等技术,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
开发新型复合材料车体配套零部件、高均温性散热器等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推广先进制造工艺,开展型式试验及装车运用考核,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二)发展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
开发中国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互联互通和装备统型,重点开展A/B型地铁、市域快轨、中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等制式标准化。
研制中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跨座式单轨列车牵引系统及车载储能装置、有轨电车超快充储能系统、地铁制动能量储能系统等系统部件,推广应用先进的产品制造工艺,开展型式试验及装车运用考核,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研制中速磁悬浮全自动运行系统,重点突破中速磁悬浮列车测速定位、设备状态在途监测及预警、远程安全控制及自愈等关键技术。
研制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推动列车自主运行条件下车载信号系统和车辆系统的深度融合。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联控平台,开发列车健康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推动基于通信的环境控制、视频分析、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管理、决策支持、优化控制等模块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营与管理平台,推动列车运营自动监控、综合维修和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一体化,提升综合运营调度与维修能力。
研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增强同步定位、数据传输和分析功能,开展实时监测、综合测试和评估,满足线路联调联试、验收等需要。
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主动检测与智能维护系统,建立状态修、预防修等运维模式,形成主动检测与运维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三)构建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
建设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围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研制应用于机车车辆关键系统及部件、高速道岔等工务装备、列控关键系统及部件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系统及装备,优化制造流程,形成人机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
建设高铁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推动高速铁路关键设备第三方测试、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试验验证,提升高铁车辆、列车控制系统、移动通信系统(LTE-R)试验检测能力,满足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检测及认证需要。建立基础设施动态检测设备标定库标定线,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高速列车用材料阻燃防火与环保性能评价实验室,完善防火安全设计和材料阻燃性能、环保性能评价体系。
建设城市轨道车辆及关键系统试验检测平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测试实验室、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实验基地等,提高产品试验检测能力,扩大重点产品认证覆盖范围,构建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体系,满足新产品开发及认证需要。
三、重点工程
(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研发试验工程
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及关键装备研发试验,突破高速磁悬浮列车及核心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掌握调试、试验评估方法。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构建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平台,推进整车集成、车体、悬浮架、电磁铁、悬浮导向、车载诊断控制网、定位测速、车载供电等系统和部件的研制,试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样车,开展样车调试及试验。
高速磁悬浮列车制造试验装备及调试试验线。构建高速磁悬浮车体、悬浮架、列车总成工程化样车调试平台,悬浮导向、定位测速、车载供电、走行系统等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建设高速磁悬浮调试试验线,开展列车运行试验和考核。
(二)高铁智能装备示范应用工程
由用户牵头,联合有关单位,依托高铁工程建设,研发智能高铁核心系统及装备,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开展智能高速动车组示范应用,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高铁智能化发展。
智能高速动车组。研制具备自动驾驶等智能化功能的动车组,开展示范应用,形成产业化能力。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功能。
超速防护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研制列车自动驾驶设备、CTCS-3级列控车载超速防护设备、地面关键设备无线闭塞中心和其他配套设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和规范,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要求。
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维护系统。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制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高速道岔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钢轨智能感知装备等,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满足智能化数据处理分析和维修决策需要,提升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保障水平。
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攻克列车运行计划智能调整、进路和命令安全卡控、行车调度综合仿真和行车信息数据平台等关键技术,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高效调度等要求。
(三)中国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工程
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组织业主、制造企业等单位,研制标准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核心系统部件,推进互联互通、装备统型和关键部件兼容互换,全面改善人性化、智能化和舒适化乘客界面,提高地铁、轻轨、磁悬浮、单轨、有轨电车等制式产品及系统部件技术标准,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中国标准体系。
地铁A/B型车。研制标准化A/B型地铁列车,统一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信息系统、操作界面等系统部件规范及接口,互换率达到75%以上,实现地铁列车信息互通互用和在线运营信息交互。
市域快轨列车。研制标准化市域快轨列车,统一标准、统一接口,完善与地铁线路的互联互通和同站换乘,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运营。
中速磁悬浮列车。开发车体、牵引系统等核心部件,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研制时速160公里中速磁悬浮列车样车,开展示范应用,形成产业化能力。
跨座式单轨列车。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产品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研发时速80公里跨座式单轨列车,推动示范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研制工程。利用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以列车为控制核心、深度融合车载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实现列车主动进入、自主防护、自动调整、无人驾驶等功能,率先形成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开展示范应用。
(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轨道交通装备科研机构、行业骨干企业等单位,建设检验检测平台,提升试验、测试等能力,满足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需要。
高铁试验检测平台。重点建设高速铁路关键设备第三方测试平台,提升整车和大部件复合环境试验、高速转向架试验、移动通信系统试验、列控系统仿真测试等试验检测能力。建设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试验验证平台,提升通信一致性测试、地面互联互通功能测试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检测平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测试实验室,提升CBTC功能和性能试验检验能力,满足车辆、通信、地面设备等装备电磁兼容及大部件产品测试需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实验基地,提升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测试和关键技术验证能力,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技术研发和测试认证需要。建设轨道交通装备综合试验基地,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关键设备和核心系统的试验检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组织协调
充分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整合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骨干制造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和用户等资源,依托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强化主要任务的组织实施。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发,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创新、设计制造、试验检验认证的创新链。
(二)推进标准制定和第三方认证
开展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制修订,建立完善中国标准体系,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按照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相结合原则,制定发布产品认证目录和认证规则,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建设,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加快建立重点产品全覆盖的认证体系。推动认证结果采信,鼓励优先使用认证产品。
(三)优化资金支持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扶植骨干企业发展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通过上市、发债、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为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项目储备制度
按照“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建立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库,实施项目动态管理。以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战略作用等为标准,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企业每年3月底前报送符合条件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组织咨询机构和专家,对上报项目进行评估,将通过评估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给予优先支持。
(五)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根据《加强和完善重大工程调度工作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851号)要求,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企业对项目建设进行动态监管,定期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委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对实施方案中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反馈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实施单位按季度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要积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一、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国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系列化、标准化迈出新步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样车试制成功,智能高铁列车投入示范运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跨座式单轨列车装备实现推广应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升级换代,中国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体系基本建立,检验检测能力有效满足产品研制和应用需要。
二、主要任务
重点围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好、掌握一定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完善多样化、系列化的轨道交通装备体系。
(一)发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
研制新一代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搭建悬浮导向、车载供电等关键技术研发试验调试平台。
研制智能高速动车组,推动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研制时速250公里等速度级别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打造系列化中国标准动车组。
研制中国标准高速综合检测试验列车,开展新技术装备搭载试验,提升高速铁路动态综合检测能力。
研制驮背运输专用车,提升车体、液压、电控、旋转等系统技术水平,满足公铁运输快速衔接需要。
研制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车,突破棚车和集装箱平车等关键技术,完成货车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
研制混合动力机车,突破柴油与电池、液化天然气、网侧受流混合使用技术,实现示范应用。
研制新型钢轨探伤车、钢轨打磨车、隧道与桥梁检测车、接触网智能检修作业车等铁路养修装备,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研发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突破设计、制造、润滑、检测与试验、状态监测等技术,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
开发新型复合材料车体配套零部件、高均温性散热器等核心零部件及系统,推广先进制造工艺,开展型式试验及装车运用考核,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二)发展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
开发中国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互联互通和装备统型,重点开展A/B型地铁、市域快轨、中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等制式标准化。
研制中速磁浮列车牵引系统、跨座式单轨列车牵引系统及车载储能装置、有轨电车超快充储能系统、地铁制动能量储能系统等系统部件,推广应用先进的产品制造工艺,开展型式试验及装车运用考核,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研制中速磁悬浮全自动运行系统,重点突破中速磁悬浮列车测速定位、设备状态在途监测及预警、远程安全控制及自愈等关键技术。
研制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推动列车自主运行条件下车载信号系统和车辆系统的深度融合。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智能联控平台,开发列车健康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推动基于通信的环境控制、视频分析、火灾报警系统、设备管理、决策支持、优化控制等模块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营与管理平台,推动列车运营自动监控、综合维修和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一体化,提升综合运营调度与维修能力。
研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列车,增强同步定位、数据传输和分析功能,开展实时监测、综合测试和评估,满足线路联调联试、验收等需要。
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主动检测与智能维护系统,建立状态修、预防修等运维模式,形成主动检测与运维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三)构建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
建设轨道交通研发平台,围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研制应用于机车车辆关键系统及部件、高速道岔等工务装备、列控关键系统及部件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系统及装备,优化制造流程,形成人机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制造模式。
建设高铁关键系统及部件试验检测平台,推动高速铁路关键设备第三方测试、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试验验证,提升高铁车辆、列车控制系统、移动通信系统(LTE-R)试验检测能力,满足新技术、新产品试验检测及认证需要。建立基础设施动态检测设备标定库标定线,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高速列车用材料阻燃防火与环保性能评价实验室,完善防火安全设计和材料阻燃性能、环保性能评价体系。
建设城市轨道车辆及关键系统试验检测平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测试实验室、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实验基地等,提高产品试验检测能力,扩大重点产品认证覆盖范围,构建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体系,满足新产品开发及认证需要。
三、重点工程
(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研发试验工程
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及关键装备研发试验,突破高速磁悬浮列车及核心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掌握调试、试验评估方法。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构建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平台,推进整车集成、车体、悬浮架、电磁铁、悬浮导向、车载诊断控制网、定位测速、车载供电等系统和部件的研制,试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样车,开展样车调试及试验。
高速磁悬浮列车制造试验装备及调试试验线。构建高速磁悬浮车体、悬浮架、列车总成工程化样车调试平台,悬浮导向、定位测速、车载供电、走行系统等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建设高速磁悬浮调试试验线,开展列车运行试验和考核。
(二)高铁智能装备示范应用工程
由用户牵头,联合有关单位,依托高铁工程建设,研发智能高铁核心系统及装备,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开展智能高速动车组示范应用,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高铁智能化发展。
智能高速动车组。研制具备自动驾驶等智能化功能的动车组,开展示范应用,形成产业化能力。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350公里,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功能。
超速防护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研制列车自动驾驶设备、CTCS-3级列控车载超速防护设备、地面关键设备无线闭塞中心和其他配套设备,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和规范,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要求。
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营维护系统。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制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高速道岔智能感知及预警系统、钢轨智能感知装备等,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满足智能化数据处理分析和维修决策需要,提升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保障水平。
智能化调度指挥系统。攻克列车运行计划智能调整、进路和命令安全卡控、行车调度综合仿真和行车信息数据平台等关键技术,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高效调度等要求。
(三)中国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工程
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组织业主、制造企业等单位,研制标准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核心系统部件,推进互联互通、装备统型和关键部件兼容互换,全面改善人性化、智能化和舒适化乘客界面,提高地铁、轻轨、磁悬浮、单轨、有轨电车等制式产品及系统部件技术标准,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中国标准体系。
地铁A/B型车。研制标准化A/B型地铁列车,统一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信息系统、操作界面等系统部件规范及接口,互换率达到75%以上,实现地铁列车信息互通互用和在线运营信息交互。
市域快轨列车。研制标准化市域快轨列车,统一标准、统一接口,完善与地铁线路的互联互通和同站换乘,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运营。
中速磁悬浮列车。开发车体、牵引系统等核心部件,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研制时速160公里中速磁悬浮列车样车,开展示范应用,形成产业化能力。
跨座式单轨列车。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产品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研发时速80公里跨座式单轨列车,推动示范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研制工程。利用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以列车为控制核心、深度融合车载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实现列车主动进入、自主防护、自动调整、无人驾驶等功能,率先形成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开展示范应用。
(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程
依托轨道交通装备科研机构、行业骨干企业等单位,建设检验检测平台,提升试验、测试等能力,满足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需要。
高铁试验检测平台。重点建设高速铁路关键设备第三方测试平台,提升整车和大部件复合环境试验、高速转向架试验、移动通信系统试验、列控系统仿真测试等试验检测能力。建设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地面试验验证平台,提升通信一致性测试、地面互联互通功能测试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检测平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测试实验室,提升CBTC功能和性能试验检验能力,满足车辆、通信、地面设备等装备电磁兼容及大部件产品测试需要。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实验基地,提升全自动运行系统综合测试和关键技术验证能力,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技术研发和测试认证需要。建设轨道交通装备综合试验基地,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关键设备和核心系统的试验检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组织协调
充分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整合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骨干制造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和用户等资源,依托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强化主要任务的组织实施。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发,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创新、设计制造、试验检验认证的创新链。
(二)推进标准制定和第三方认证
开展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制修订,建立完善中国标准体系,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按照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认证相结合原则,制定发布产品认证目录和认证规则,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建设,培育第三方认证机构,加快建立重点产品全覆盖的认证体系。推动认证结果采信,鼓励优先使用认证产品。
(三)优化资金支持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扶植骨干企业发展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通过上市、发债、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为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项目储备制度
按照“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建立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库,实施项目动态管理。以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战略作用等为标准,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企业每年3月底前报送符合条件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组织咨询机构和专家,对上报项目进行评估,将通过评估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给予优先支持。
(五)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根据《加强和完善重大工程调度工作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851号)要求,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和中央企业对项目建设进行动态监管,定期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委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对实施方案中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反馈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实施单位按季度向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有关省级发展改革委要积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联系我们
华道众合(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海淀西三环昌运宫紫竹桥
136-8120-0268
上海:闵行区莘浜路280号
152-2175-9315
青岛:市南区中山路10号
137-9194-1216
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东冠路611号
158-6716-8335
西安:未央区未央路80号
139-0928-9277
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环东路西环北路北滨海之窗花园
130-7782-9315
Q Q: 2970890153
邮箱:hdzhfw#126.com (#换@)
网址:www.crcc-urcc.com
北京:海淀西三环昌运宫紫竹桥
136-8120-0268
上海:闵行区莘浜路280号
152-2175-9315
青岛:市南区中山路10号
137-9194-1216
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东冠路611号
158-6716-8335
西安:未央区未央路80号
139-0928-9277
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环东路西环北路北滨海之窗花园
130-7782-9315
Q Q: 2970890153
邮箱:hdzhfw#126.com (#换@)
网址:www.crcc-ur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