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图标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策法规  >  高铁外交对中国铁路装备发展有何影响?

高铁外交对中国铁路装备发展有何影响?

文章录入:华道众合咨询公司  文章来源:华道众合咨询公司  添加时间:2014-6-8
当地时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发表题为《开创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李克强介绍,中方将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项目建设,实现区域互联互通。还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人民日报 5月6日)

当日下午,李克强考察埃塞轻轨时,再次表示要与非洲共享铁路建设经验,分享中国成熟技术,做好对非洲当地员工的培训,带动更多当地就业。并勉励施工人员做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开拓者、先行者。

现如今,总理出访必会提到高铁,高铁已然成为新时代外交的代名词,被人亲切地称之为“高铁外交”。与打破坚冰的“乒乓球外交”和拉近感情的“熊猫外交”相比,“高铁外交”实现了由“衬衫换飞机”向“高铁换大米”、“高铁换牛肉”的转变,推动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多领域合作和互联互通,成为友谊的纽带。

为什么总理如此推崇高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高铁是“中国制造”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结晶,是“中国创造”的“排头兵”,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我国高铁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积累,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安全运营里程数最多的国家,其安全性能、性价比受到世界各国青睐。

李克强曾说:“中国制造已风靡全球,中国装备也日益成熟、完备。中国装备是有竞争力的、值得信赖的,其性价比是好的。”显然,“高铁外交”内涵丰富,不是个指,而是泛指中国装备的“走出去”。从总理的访非演讲中可以看出,除了高铁,中国未来将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信、电力等多个项目的合作。

总理此次访非所采用的“高铁外交”与以往大不相同,已由2013年的东南亚访问“推销”高铁,转为如今的非洲访问“设立高铁研发中心”,实现了“高铁外交”的华丽转身,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外交柔性实力”转为“外交硬性实力”。从“乒乓球外交”、“熊猫外交”,公众看到的是国家外交的柔性实力以及对氛围的营造,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外交”。而“高铁外交”代表的是国家外交的硬性实力,是经济内在实力的展现。

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却有着“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尴尬。而高铁作为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缩影,实现了由劳动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转身,其技术优势定会为“中国创造”扬名。

由“走不出去”转为“走出去”。长期以来,中国装备缺少核心技术,成为了“走不出去”的装备业。而如今,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正在从成本优势迈向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完全符合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走出去”变得势在必行。